心湖無瀾 萬境漸寬——我的傳統文化修習體悟
發布日期:2025-06-09 作者:忝列
余自癸卯年葭月朔日,幸遇爸媽在線,至甲辰年季春始列門墻。今作數端,以述所變:
其一,心竅頓開,若乘扶搖而上九霄。非謂外顯之通達,實乃內境之圓融。自此心湖無瀾,常沐霽月光風。觀人性、察世理,皆能洞見幽微,恰似弈者執子,縱橫捭闔而游刃有余。
其二,欲念漸消,若春冰遇暖陽。昔日耽于物華之好、娛嬉之樂,今皆若浮云過眼。對至親骨肉,亦不復有執念束心。憶初時,嘗苦勸家人親近吾師,今則任其自然,不復多言,此亦修為漸進之證也。
其三,輕忽浮名,若脫樊籠之鵠。向之所重顏面、隱秘,今皆不以為礙。行止灑落,去桎梏而得自在,尤惜與親友相聚之歡。處世但循本心,不阿權貴,不畏威權,分別之見,日漸式微。
其四,明己見性,若撥霧而睹真容。自識天賦所在,亦悟此生之使命。前路雖遠,然心之所向,素履以往,其志愈堅,其行愈篤。
其五,靈思泉涌,若江海之納百川。好奇之念勃發,創造之興未央,每欲廣涉新域、遍探未知。吟詩作賦、屬文遣句,皆如有神助,文思泉涌,筆底生花。
然此修習五日課程,復參諸近時躬行之驗,有二要旨愈益明晰。其一曰:“天下無白得之膳”,凡涉世行事,不可妄冀公帑之濟,當守自力更生之道。
其二則為慎言之道。每值講座之時,更當恪守前訓。斂浮言而守衷誠,避夸飾以存本真,使所言皆有所據,所論皆有所指。每與師友論學、與人對談,皆宜謹守言辭之度,所言者三分,所藏者四分,所留白者亦三分,此誠養德修心之要訣也。
修行之道,漫漫而修遠,險巇常伴,荊棘叢生。然既蒙師恩點化,自當奉教惟謹,尊道守義,雖千山萬壑,亦當砥礪前行。涓埃之報,難盡師恩,惟愿虔心向學,以謝師者傾囊相授之德。(乙巳五月十三,忝列謹識)